當前位置:高考升學網(wǎng) > 寫作指導 > 正文
重陽節(jié)詩句
1、對青山強整烏紗。——張可久《折桂令·九日》
2、王孫莫把比蓬蒿,九日枝枝鬢毛。——鄭谷《菊》
3、九日龍山飲,黃花笑逐臣。——李白《九日龍山飲》
4、九日悲秋不到心。——晏幾道《鷓鴣天·九日悲秋不到心》
5、九月九日望鄉(xiāng)臺,他席他鄉(xiāng)送客杯。——王勃《蜀中九日》
6、何當載酒來,共醉重陽節(jié)。——孟浩然《秋登蘭山寄張五》
7、遙憐故園菊,應(yīng)傍戰(zhàn)場開。——岑參《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》
8、九日黃花酒,登高會昔聞。——岑參《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》
9、望天王降詔,早招安,心方足。——宋江《滿江紅·喜遇重陽》
10、暮歸沖雨寒無睡,自把新詩百遍開。——蘇洵《九日和韓魏公》
11、塵世難逢開口笑,須插滿頭歸。——杜牧《九日齊山登高》
12、江涵秋影雁初飛,與客攜壺上翠微。——杜牧《九日齊山登高》
13、竹葉于人既無分,從此不須開。——杜甫《九日五首·其一》
14、明年此會知誰健?醉把茱萸仔細看。——杜甫《九日藍田崔氏莊》
15、殊方日落玄猿哭,舊國霜前白雁來。——杜甫《九日五首·其一》
16、重陽獨酌杯中酒,抱病起登江上臺。——杜甫《九日五首·其一》
17、滿園花菊郁金黃,中有孤叢色似霜。——白居易《重陽席上賦白菊》
18、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——王維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
19、且欲尋彭澤宰,陶然共醉杯。——崔曙《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》
20、三晉云山皆北向,二陵風雨自東來。——崔曙《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》
21、佳節(jié)又重陽,玉枕紗廚,半夜涼初透。——李清照《醉花陰·薄霧濃云愁永晝》
七夕節(jié)詩句
1、已駕七香車,心心待曉霞。——李商隱《壬申七夕》
2、他鄉(xiāng)逢七夕,旅館益羈愁。——孟浩然《他鄉(xiāng)七夕》
3、風輕惟響?,日薄不嫣花。——李商隱《壬申七夕》
4、七夕今宵看碧霄,牽牛織女渡河橋。——林杰《乞巧》
5、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盡紅絲幾萬條。——林杰《乞巧》
6、明月青山夜,高天白露秋。——李嶠《同賦山居七夕》
7、別離還有經(jīng)年客,悵望不如河鼓星。——徐凝《七夕》
8、一道鵲橋橫渺渺,千聲玉佩過玲玲。——徐凝《七夕》
9、天階夜色涼如水,臥看牽牛織女星。——杜牧《秋夕》
10、喜鵲橋成催鳳駕。——晏幾道《蝶戀花·喜鵲橋成催鳳駕》
11、鵲橋波里出,龍車霄外飛。——任希古《和長孫秘監(jiān)七夕》
12、恐是仙家好別離,故教迢遞作佳期。——李商隱《辛未七夕》
13、豈能無意酬烏鵲,惟與蜘蛛乞巧絲。——李商隱《辛未七夕》
14、此日六軍同駐馬,當時七夕笑牽牛。——李商隱《馬嵬·其二》
15、臥看牽牛織女星,月轉(zhuǎn)過梧桐樹影。——盧摯《沉醉東風·七夕》
16、木蘭槳子藕花鄉(xiāng),唱罷廳紅晚氣涼。——姚燮《韓莊閘舟中七夕》
17、雙星何事今宵會,遺我庭前月一鉤。——德容《七夕二首·其一》
18、兩情若是久長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。——秦觀《鵲橋仙·纖云弄巧》
19、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卻人間無數(shù)。——秦觀《鵲橋仙·纖云弄巧》
20、雙星良夜,耕慵織懶,應(yīng)被群仙相妒。——范成大《鵲橋仙·七夕》
21、千里暮云,南樓催上燭,晚來晴。——呂渭老《小重山·七夕病中》
中秋節(jié)詩句
1、中秋誰與共孤光。——蘇軾《西江月·世事一場大夢》
2、十輪霜影轉(zhuǎn)庭梧,此夕羈人獨向隅。——晏殊《中秋月》
3、此生此夜不長好,明月明年何處看。——蘇軾《陽關(guān)曲》
4、未必素娥無悵恨,玉蟾清冷桂花孤。——晏殊《中秋月》
5、圓魄上寒空,皆言四海同。——李嶠《中秋月二首·其二》
6、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——蘇軾《水調(diào)歌頭·丙辰中秋》
7、離別一何久,七度過中秋。——蘇轍《水調(diào)歌頭·徐州中秋》
8、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——蘇軾《水調(diào)歌頭·丙辰中秋》
9、青煙冪處,碧海飛金鏡。——晁補之《洞仙歌·泗州中秋作》
10、起舞徘徊風露下,今夕不知何夕。——蘇軾《念奴嬌·中秋》
11、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——蘇軾《水調(diào)歌頭·丙辰中秋》
12、天上若無修月戶,桂枝撐損向西輪。——米芾《中秋登樓望月》
13、目窮淮海滿如銀,萬道虹光育蚌珍。——米芾《中秋登樓望月》
14、憑高眺遠,見長空萬里,云無留跡。——蘇軾《念奴嬌·中秋》
15、一輪秋影轉(zhuǎn)金波。——辛棄疾《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》
16、細數(shù)十年事,十處過中秋。——范成大《水調(diào)歌頭·細數(shù)十年事》
17、一輪飛鏡誰磨?照徹乾坤,印透山河。——張養(yǎng)浩《折桂令·中秋》
18、中秋作本名小秦王,入腔即陽關(guān)曲暮云收盡溢清寒。——蘇軾《陽關(guān)曲》
19、至今不會天中事,應(yīng)是嫦娥擲與人。——皮日休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》
20、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——蘇軾《水調(diào)歌頭·丙辰中秋》
21、乘風好去,長空萬里,直下看山河。——辛棄疾《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》
中秋節(jié)詩句
1、縟彩遙分地,繁光遠綴天。——盧照鄰《十五夜觀燈》
2、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——蘇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
3、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——蘇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
4、錦里開芳宴,蘭缸艷早年。——盧照鄰《十五夜觀燈》
5、今年元夜時,月與燈依舊。——歐陽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
6、去年元夜時,花市燈如晝。——歐陽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
7、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后。——歐陽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
8、紫府東風放夜時。——賀鑄《思越人·紫府東風放夜時》
9、見說馬家滴粉好,試燈風里賣元宵。——符曾《上元竹枝詞》
10、月色燈山滿帝都,香車寶蓋隘通衢。——李商隱《觀燈樂行》
11、身閑不睹中興盛,羞逐鄉(xiāng)人賽紫姑。——李商隱《觀燈樂行》
12、長衫我亦何為者,也在游人笑語中。——元好問《京都元夕》
13、故園今夕是元宵,獨向蠻村坐寂寥。——王守仁《元夕二首》
14、誰家見月能閑坐,何處聞燈不看來。——崔液《上元夜六首》
15、三百內(nèi)人連袖舞,一時天上著詞聲。——張祜《正月十五夜燈》
16、簫鼓喧,人影參差,滿路飄香麝。——周邦彥《解語花·上元》
17、千門開鎖萬燈明,正月中旬動地京。——張祜《正月十五夜燈》
18、愛元宵三五風光,月色嬋娟,燈火輝煌。——失名《折桂令·元宵》
19、玉漏銀壺且莫催,鐵關(guān)金鎖徹明開。——崔液《上元夜六首·其一》
20、聽元宵,今歲嗟呀,愁也千家,怨也千家。——王磐《古蟾宮·元宵》
21、元宵佳節(jié),融和天氣,次第豈無風雨。——李清照《永遇樂·落日熔金》
春節(jié)詩句
1、況欲系其尾,雖勤知奈何。——蘇軾《守歲》
2、命隨年欲盡,身與世俱忘。——文天祥《除夜》
3、歷添新歲月,春滿舊山河。——葉鍤《已酉新正》
4、鄉(xiāng)心新歲切,天畔獨潸然。——劉長卿《新年作》
5、一年滴盡蓮花漏。——毛滂《玉樓春·己卯歲元日》
6、入春才七日,離家已二年。——薛道衡《人日思歸》
7、昨夜斗回北,今朝歲起東。——孟浩然《田家元日》
8、海日生殘夜,江春入舊年。——王灣《次北固山下》
9、事關(guān)休戚已成空,萬里相思一夜中。——來鵠《除夜》
10、故鄉(xiāng)今夜思千里,霜鬢明朝又一年。——高適《除夜作》
11、半盞屠蘇猶未舉,燈前小草寫桃符。——陸游《除夜雪》
12、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——王安石《元日》
13、病眼少眠非守歲,老心多感又臨春。——白居易《除夜》
14、千門萬戶??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——王安石《元日》
15、鶯啼燕語報新年,馬邑龍堆路幾千。——皇甫冉《春思》
16、萬物迎春送殘臘,一年結(jié)局在今宵。——戴復古《除夜》
17、不求見面惟通謁,名紙朝來滿敝廬。——文征明《拜年》
18、八神奉命調(diào)金鼎,一氣回春滿降囊。——瞿佑《屠蘇酒》
19、今年元夜時,月與燈依舊。——歐陽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
20、蕭疏白發(fā)不盈顛,守歲圍爐竟廢眠。——孔尚任《甲午元旦》
21、除夕更闌人不睡,厭禳鈍滯迎新歲。——范成大《賣癡呆詞》
端午節(jié)詩句
1、端午臨中夏,時清日復長。——李隆基《端午》
2、重午佳辰獨掩門。——李之儀《南鄉(xiāng)子·端午》
3、誰家兒共女,慶端陽。——舒釓《小重山·端午》
4、空惆悵,誰復吊沅湘。——舒釓《小重山·端午》
5、宮衣亦有名,端午被恩榮。——杜甫《端午日賜衣》
6、五月五日午,贈我一枝艾。——文天祥《端午即事》
7、粽包分兩髻,艾束著危冠。——陸游《乙卯重五詩》
8、謾說投詩贈汨羅,身今且樂奈渠何。——趙蕃《端午三首》
9、榴花三日迎端午,蕉葉千春紀誕辰。——范成大《鷓鴣天》
10、不效艾符趨俗,但祈蒲酒話升。——殷堯藩《端午日》
11、風雨端陽生晦冥,汨羅無處吊英靈。——貝瓊《已酉端午》
12、菖蒲酒美清尊共。——歐陽修《漁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艷烘》
13、正是浴蘭時節(jié)動。——歐陽修《漁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艷烘》
14、年年端午風兼雨,似為屈原陳昔冤。——趙蕃《端午三首》
15、仙宮長命縷,端午降殊私。——竇叔向《端午日恩賜百索》
16、五色新絲纏角粽。——歐陽修《漁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艷烘》
17、幽尋未云畢,墟落生晚煙。——蘇軾《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》
18、鶴發(fā)垂肩尺許長,離家三十五端陽。——殷堯藩《同州端午》
19、屈子冤魂終古在,楚鄉(xiāng)遺俗至今留。——邊貢《午日觀競渡》
20、輕汗微微透碧紈,明朝端午浴芳蘭。——蘇軾《浣溪沙·端午》
21、彩線輕纏紅玉臂,小符斜掛綠云鬟。——蘇軾《浣溪沙·端午》
22、明詔始端午,初筵當履霜。——儲光羲《大嵩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》
形象描寫和外貌描寫的區(qū)別
時間:2023-09-15 14:0:40人物形象描寫的手法有哪些
時間:2023-09-17 02:0:49紅樓夢論文選題方向及其意義
時間:2023-09-15 11:0:09感動中國四川森林消防員頒
時間:2023-09-18 03:0:13